编辑按在线期货配资平台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中华大地处处欢声笑语,农民们抢抓好时节开启秋收工作,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保险+期货”助农力度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扩展,涉农主体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在农民的丰产丰收、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本报策划推出“期货助农迎丰年”专题报道,带您领略农民丰收喜悦之貌。
拥抱新工具,旧貌换新颜
记者张梦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为2.57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有大小规模不等的9.1万个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达6.2万个。据了解,早已实现规模化种植的黑龙江省,如今却面临着拓宽销售渠道的新难题。
今年是刘雷所在的黑龙江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下称北安合作社)成立的第11个年头。从最初的几十垧地到如今的22万亩,身为合作社经理的刘雷看到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原本是件高兴事,但去年销售大豆的情况却让他犯起了愁。
“原本规模小的时候都是做传统的买卖,我们自己线下和贸易商交易,你有需求我有粮。但现在合作社生产的粮食越来越多,能大规模接收我们粮食的贸易商却越来越少了。像去年卖粮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最小的库容是3万吨,一般的企业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接不起,而且出库就要十多天,其间价格还会出现波动,很多企业不敢和我们交易。”刘雷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需要找到能够承载更多大豆的市场。
北安合作社的成员在经过思考和摸索后,将目光转向了大豆IP认证和期货市场。所谓大豆IP认证就是通过对大豆从种子、田间管理到收获等严格管理种植过程的方式,生产出满足下游企业特定使用需求的大豆。据了解,大豆属于大宗商品,也具有食品属性,根据不同的筛选标准,如豆子的大小、蛋白含量高低甚至是品种,可以生产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下游需求也更为细分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养生观念的兴起,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采购具有IP认证的大豆用于食品加工。
中粮贸易东北大区大豆部总经理林冬表示,现在很多客户都需要非转基因大豆的认证。为了得到质量可靠的粮源,真正做到从地头到餐桌全流程追溯,也是为了与下游著名实体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通国产大豆供应链,优化供应渠道,包括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引入大豆IP认证是一次有力的探索和尝试。而且如果合作社或农户种植的大豆最终符合购买要求,每吨能比平时多卖30—50元。
但是大豆价格具有波动性,且每年生长期的天气情况无法控制,能否种出符合标准的大豆存在一定的风险,再加上大豆售卖本身就是随行就市,如果原本签订合同的大豆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民的利益又会受损,无法达到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的本来目的。
由于过往灾年收益损失惨重的经历,北安合作社多年来十分注重种植风险的管理,一直积极参与“保险+期货”相关项目。结合碰到的销售难题,北安合作社对大商所2023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即“银期保”大豆专项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了解到通过“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使得企业在与合作社签订种植认证IP大豆合约的同时,参考期货价格确定收购价后,可为其提供以该收购价为保底价、不少于两个月时间的二次点价机会。该模式可以让农民在卖粮后继续享受大豆价格上涨的收益,真正做到种出来的大豆既能卖得出去又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今年是北安合作社参与大豆IP认证项目的第一年,但是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并拥有二次点价的机会让他们对首次试水安心了很多。
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过期货交易,但是多年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经历,让合作社开始注意到期货工具的独特作用。“我们合作社也希望往更正规、流程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不想像原来那样稀里糊涂去卖粮。现在我有时间就会去金融机构举办的期货知识培训班学习,也希望我们有余粮了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卖出更好的价钱。”刘雷说。由接触到学习,刘雷对期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愈发感觉到期货工具的专业性,同时也从期货中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机械、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不断帮助合作社突破经营规模,反过来促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反思过往的种植与经营方式,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订单需求为种植目标减少盲目扩张,通过参与“保险+期货”规避种植风险已经成为北安合作社的学习新方向。
在谈及是什么原因驱动其带领合作社不断学习进步时,北安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就是因为喜欢种地,所以就愿意琢磨,一站到地头,看到禾苗长出来就感觉很得劲,心里挺舒服的。”
新时代中国农民也有了新面貌,钻研种植技术开发新品种、做订单提高产品竞争力、学期货看价格,以往靠天吃饭的朴素想法正在被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所替代。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农民提供了种地的新希望、新方向。
价格好又有保险,种花生增产增收
记者郑泉
又到一年丰收季,站在田间地头儿瞧过去,秋风阵阵,绿浪翻滚。秋风徐来,勤劳的农人们站在田间地头,闻着一片片绿色的海洋里飘出的阵阵清香,不禁笑容满面。这些夏花生还有二十天左右就要收获了。
“今年天气好,雨水也充足,花生的产量应该能提高不少呢!”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杨家庄村的李宗华随手从地里拔起一把花生秧,颗颗白白胖胖的花生果实满缀在泥土间。
“这两年花生价格好,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也高,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和托管花生3000多亩,亩均增收能到800元。”李宗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今年的花生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操作,加上合作社的先进管理技术,还有订单回收农民的产品,让农民种花生更安全,效益更高。
家住平顶山市郏县的赵林峰是当地星源花生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个人今年种植了70多亩高油酸花生,而他们合作社今年的花生种植面积近3000亩,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亩,这都要归功于花生价格的提高。
“今年由于种植技术提升,加上雨水充沛,花生长势喜人,县农业局测产平均亩产在900斤左右。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花生产业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出资给地里的花生买了自然灾害保险,确保种植户的丰收丰产。”赵林峰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河南省华豫油脂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食用植物油加工销售、油料收购、粮食收购和销售等业务的公司,每年加工量有20万吨花生米和12万吨植物油。河南省华豫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小刚表示,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到,今年花生整体是丰产的,许多地区的结果率和坐果率都较高,包括河南驻马店、南阳,山东东南部,辽宁和吉林的主要花生产区。
“整体看,相比去年今年花生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增幅大概在15%,而总体产能有25%—30%的增长。今年产能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从去年开始花生价格一直比较坚挺,种植收益较高,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韩小刚说。
自花生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发展良好,服务“三农”能力持续提高。随着花生期货市场的不断成熟,国内各花生主产区的市场主体运用期货工具规避种植中的风险已成大势所趋。
“花生期货品种上市后,越来越多的花生产业和实体企业参与其中,花生期货品种的活跃度日益提高。”韩小刚说。
多年来,为有效服务乡村振兴,稳定农户花生种植收益,郑商所积极探索,不断开展和创新“保险+期货”项目。“让农民保持较高的花生种植积极性,稳定花生种植面积是整个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韩小刚表示,学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有助于农民提前锁定利润。花生“保险+期货”项目的落实,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保障农民种植收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阳市花生产业协会会长杨进中表示,灾害有保险,产品有价格,花生“保险+期货”项目等于给农户种植的花生上了双保险,不仅为涉农主体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价格信号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更是增强产业稳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内驱动力。
金融+科技,蔗农过上甜蜜生活
资深记者韩乐
中秋将至,又到了甘蔗的丰收季。田成方、蔗成行,放眼望去,郁郁葱葱,一片片甘蔗林青纱帐成为乡间一道道美景。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千亩 “双高”糖料蔗基地里,处处生机盎然。一根根甘蔗,承载的不只有“甜甜”的味道,还有生活的喜悦。
这两年,在江州区罗白乡,村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新楼房,家里的摩托车也换成了小汽车,有近两成的村民在城里买了房,有些甚至还住上了大别墅,这让崇左甘蔗种植户李峰(化名)高兴得合不拢嘴。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60%左右。而在有着“中国糖都”之称的广西崇左,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约有蔗农120万人,仅甘蔗种植一项,农民人均年收入就在6万元以上。
李峰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到了傍晚,村里的广场上总会有一群村民在广场中央兴奋地跳“广场舞”,生活幸福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种植甘蔗让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蔗房”让家更温暖,“甘蔗甜”也让壮乡人民的生活更加“甜蜜”。
“今年甘蔗的长势依然很喜人,一亩地大概能够增收200元。”李峰告诉记者,2023年他们家种植了35亩甘蔗,上半年由于缺少雨水甘蔗长势不好,8月份雨水增多,今年甘蔗长势整体比上年好,预计亩产6吨。由于2023/2024榨季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糖业部门提高甘蔗收购价至510元/吨(上年收购价490元/吨),良种另加价30元/吨,他家种植的甘蔗品种属于加价品种,进厂甘蔗价540元/吨,算下来,毛收益在10万元左右。
此外,县里和糖厂鼓励农民种植甘蔗,各种补贴比较多,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今年开始,只要是新种植或改种甘蔗并且属于政府认定的甘蔗脱毒种苗,均可得到600元/亩补贴,对比前几年350元/亩的补贴大幅上涨,还可以有肥料预付(每亩预付2包复合料),开荒地或者改种可以享受糖厂的其他扩种补贴。按照政府推动机械化种植的政策,机耕地补贴90元/亩,如果通过机械收割也可以享受相应的补贴。”李峰介绍。
据了解,村里现在80%都是中小农户,平均每户种植20—40亩不等,100亩以上的大户占15%左右,其中5%为包地的种植公司。
据记者了解,食糖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在国际糖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国内食糖产业“保供稳价”的重要性凸显,甘蔗种植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不少食糖企业也逐步将业务延展到甘蔗种植领域。今年,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在广西南宁横州市建立甘蔗种植基地1000亩,也成了广西当地甘蔗种植“大户”。
“我们蔗糖种植基地配备完善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预计今年的亩产在6—7吨。”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糖厂最新的公告,基地种植的桂糖44号属于加价品种,收购价为540元/吨,预计总收入300万—400万元。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干旱天气后,今年广西蔗农终于迎来了增收的好机会。
据泛糖科技产业研究部部长刘芷妍介绍,良好天气带来甘蔗丰产,甘蔗收购价提升激励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耕地“退桉退果”等措施的实施为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提供了土地来源。地方糖业主管部门统计显示,来宾、柳州等地市的甘蔗种植面积有一定增长。
除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化、机械化、金融、农保服务等因素的支持,也是新时代“新农民”走上致富路,过上更甜蜜生活的必要“利器”。
对此,李峰也向记者表示,从国家层面看,扶持力度大大增强、种植科技化程度提高、种植良种改良等,增加了蔗农的种植保障,现在种植保护区里服务公司也明显增多了。
不仅如此,近年来,期货助农,期货标准引导种植品类升级(提升种植良种化标准),能够保障农户卖个好价钱,“保险+期货”也给蔗农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期货工具助力蔗农种蔗收益提升,以稳定种植面积,保障食糖自给率。”在刘芷妍看来,“保险+期货”、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等产品均对保障农户收益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种蔗成本中,地租、人力成本的刚性约束很强,物资费用成本(主要是化肥)的占比达30%,弹性强,包括化肥都与期货上市品种相关联,通过期货工具可以帮助蔗农降低种蔗成本。
“明年在线期货配资平台,我们将在主产区来宾市和崇左市建立新的甘蔗种植基地,总面积拓大至5000亩。”刘芷妍表示,泛糖科技的甘蔗种植基地采用“数字蔗田”种植管理系统进行田间管理,引入银行机构的产业金融扶持,合作开启甘蔗种植业向“种植托管+数字农服+金融科技”的模式探索实践,也期待能够成为白糖“保险+期货”的实践基地。